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熱衷于將孩子送到國際學校,走國際教育路線。雖然國際教育在尊重孩子個性、讓其自由發(fā)展上的優(yōu)勢很令人動心,但其中的不易也讓許多家長和孩子苦惱。就拿高昂的學費來說,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承受的。到底要不要讓孩子讀國際學校——這是很多中產(chǎn)家長的困惑。一邊是對體制內(nèi)教育存有不滿,一邊是對國際學校存在各種疑慮。那么這篇文章就將解答你的困惑。
第一步,問問自己“為什么”?
“為什么”這個部分,細分出來了一些小問題,請各位家長仔細閱讀并思考:
為什么考慮送孩子去國際學校?
核心原因是什么,是否合理。以及,你對孩子的未來是如何預期的?
請再追問自己幾個類似問題:
你是打算讓孩子出國留學嗎?
畢業(yè)了是回國還是留在國外?
隨緣的話,那就是說明要有兩手準備。
孩子如果留在國外生活,你舍得嗎?
你和伴侶對自己的未來如何打算?
孩子成年后,你們預想的生活是在哪里、過什么樣的生活?
如果現(xiàn)在以孩子大學畢業(yè)為短期的“最終點”,你們希望這個“最終點”落在中國還是國外?
這些問題看上去遙遠,實則關系到你送孩子去國際學校的時間節(jié)點、關系到孩子適合什么樣的思維方式、關系到父母和孩子作為一個整體的家庭未來計劃。
一個家庭,一定要想得遠,做得腳踏實地,才能穩(wěn)扎穩(wěn)打地往好的方向發(fā)展。因此這些問題,請拉著你的伴侶結合二人的意愿、孩子的性格、一起探討。
如果是為了“逃高考”或為了躲避公立學校的課業(yè)壓力,可能國際學校未必是正確的選擇。因為這些學校中的競爭同樣激烈,因為你的孩子一旦上了國際學校,他就是在和全世界國際學校的孩子以及未來他要去的大學所屬國家的孩子們競爭。壓力和難度絲毫不輸給國內(nèi)的高考。同樣,國際學校的課業(yè)壓力從初中開始,并不比公立學校小。
例如屬于英國教育體制的國際學校,需要學習IGCSE課程。相比國內(nèi)更側重數(shù)理化語英這類學科課程,英國的初中學科數(shù)量總數(shù)是11門,并且每門的課業(yè)輕重比例相同的。因此歷史、地理這樣的學科在國際學校的教育體系里,是和英文、數(shù)學同等重要的。想成為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無論在公立和國際教育體系中,都需要十分用功。
如果是為了“學英語”,那么你可以考慮不用送孩子去國際學校了。學英語如果要用去國際學校這么大的“工程”來實現(xiàn),那這門語言的學習成本和代價未免高了點。例如美國的500強老牌企業(yè)會對英文的要求很高,有很多沒讀過國際學校、也沒有國外留學經(jīng)歷的同事,但是靠著在外企打拼多年的經(jīng)驗和積累,英文照樣可以和母語一樣流利。區(qū)別國際學校學生和無國際教育經(jīng)驗的學生是思維方式。國際學校教給孩子的,不是英語,而是西方化的思維方式。
如果你想讓孩子擁有西方孩子的思維方式,你要問自己的不是下一步——如何擁有這種思維方式。而是上一步——為什么要讓他擁有西方思維方式?干什么用?為了以后在國內(nèi)的外企工作,還是為了移民國外?
一個思維西化,早早接受國際教育的孩子,在國內(nèi)生活,未必比一個從小在公立學校長大的孩子過得得心應手。每個國家的國情,早就了人民的思維模式。
西化的思維模式,在中國的國情下,并不是那么容易生存。一些常年待在國外的學生,初回中國,在中國社會中像個白癡,一些西化的習慣讓自己顯得突兀,一些習慣性的簡單思維讓身邊的人覺得奇怪。因此,孩子的未來到底更適合中國傳統(tǒng)思維還是西方思維,做家長的在為孩子選擇教育體系時,一定要想好。
最后一句:國際學校一旦選擇了就無法回頭。選擇了這條路,就意味著在國內(nèi)沒有學籍無法參加高考。所以,無論如何,請各位爸媽考慮清楚這個選擇的初衷和未來。切記不要去逃避什么,切記如果做了決定,請支持和陪伴孩子把選擇堅持到底。
來源:國際學校網(wǎng) 本頁網(wǎng)址:http://www.gzmdn.com.cn/wenda/200935.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wǎng)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nèi)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