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在國內逐漸發(fā)展穩(wěn)定,他培養(yǎng)著獨立、自主的新一代國際學校學生。國內學校寄宿越來越低齡化,讓家長多了一項選擇的同時,也多了一份糾結。贊成派認為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和集體意識,反對派認為缺少家庭的溫暖,不利于孩子的情感培養(yǎng)及智力發(fā)展。家長應結合孩子的具體情況來看,是否要讓孩子住校。
什么樣的孩子更適合寄宿?
1、孩子自控能力好
寄宿生離開了家長的監(jiān)督,在學習和生活上都要考自覺,需要有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因此,學習習慣好、自制力強的孩子更適合住宿住校生活還能使這些優(yōu)點得以強化,更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反之,自控能力差,一旦失去家長的管束,就不太愿意學習的孩子就應該選擇走讀。
2、孩子身體健康
家長在給孩子選擇寄宿學校時,要注意了解學校的環(huán)境、設施和管理是否到位。如果學校設備都不錯,伙食營養(yǎng)也跟得上就可以選擇寄宿。
而孩子從小體質較差的,較好選擇走讀,家里人照顧怎么都比在大集體中照顧得更細微一些。有句老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孩子的健康當然放第一位。
3、存在隔代教育問題
家里有爺爺奶奶溺愛孩子,父母稍加管束就會引起爺爺奶奶維護的孩子。隔代教育很容易產生教育弊病。所以有這種情況的孩子可以選擇住宿。
4、孩子性格比較開朗
住校的確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但不能一概而論。
如果孩子性格特別內向膽小,在很小的時候就讓孩子離開親人去住校,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己與新環(huán)境格格不入的感覺,從而造成心理陰影。
所以性格開朗的孩子更適合寄宿,如果孩子性格過于內向,比較難融入集體生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讓孩子寄宿不等于家長可以當“甩手掌柜”
小編的建議是如果學校不錯,感覺孩子也比較適應集體生活的話,可以選擇讓孩子寄宿。怕的是當你把孩子送到學校那一刻,就感覺孩子的學習、教育和自己沒有關系了,一身輕地當起“甩手掌柜”。越是和孩子交流機會少,越需要花費心思,好好想如何在有限的固定的時間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推薦閱讀:
國際學校生:這些英文網(wǎng)站你都知道嗎?
入讀國際學校先了解這些國際課程的區(qū)別!
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wǎng)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